中国植物志
因网站整合,本页即将迁移至:www.iplant.cn/info/Fritillaria delavayi?t=z
意见建议 请 email: iplant@ibcas.ac.cn
FOC | FLPH | DCP | iPlant | admin    响应时间:0.19秒
梭砂贝母
Fritillaria delavayi
中国植物志>> 第14卷 >> 百合科 Liliaceae >> 贝母属 Fritillaria

16. 梭砂贝母 德氏贝母、阿皮卡(西藏)图版30: 1

Fritillaria delavayi Franch. in Journ. de Bot. 12: 222. 1898; 四川中药志1: 47,图28. 1960; 中国高等植物图鉴5: 460, 图7750. 1976.

植株长17-35厘米,鳞茎由2(-3)枚鳞片组成,直径1-2厘米。叶3-5枚(包括叶状苞片),较紧密地生于植株中部或上部,全部散生或最上面2枚对生,狭卵形至卵状椭圆形,长2-7厘米,宽1-3厘米,先端不卷曲。花单朵,浅黄色,具红褐色斑点或小方格;花被片长3.2-4.5厘米,宽1.2-1.5厘米,内三片比外三片稍长而宽;雄蕊长约为花被片的一半;花药近基着,花丝不具小乳突;柱头裂片很短,长不及1毫米。蒴果长3厘米,宽约2厘米,棱上翅很狭,宽约1毫米,宿存花被常多少包住蒴果。花期6-7月,果期8-9月。

产云南(西北部)、四川(西部)、青海南部(杂多、囊谦)和西藏(拉萨至亚东)。生于海拔3800-4700米的沙石地或流沙岩石的缝隙中。

鳞茎为药材“炉贝”的来源。据朱任宏(化学学报20: 92. 1954) 的研究,鳞茎含植物碱贝母素丁 (Fritiminine) 。

本种叶3-5枚集中于接近茎中部(或中部以上)处;靠近花的下方无苞片; 宿存花被常包住蒴果等特征很容易辨认。

知识共享:署名-非商业性使用-禁止演绎 1980《中国植物志》第14卷 112页 PDF
中国植物志系统位置
图版30: 1
扫一扫,在手机上继续查看
logo_frps
版权所有  ©  1959-2004  中国科学院《中国植物志》编委会  科学出版社
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(系统与进化植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)数字植物项目组
京ICP备13006946号-2         我有话要说